top of page

​因為與王醫師共用部落格,「必讀養生知識」請在下面All Posts那行點閱「徐培倩醫師」標籤就可以看到全部文章了!

作家相片王宏銘醫師

雷射針灸治療痙攣性腦性麻痺

相信一定有不少腦麻患童的父母在資料收尋的過程中得知雷射針灸這個治療選項,

但是每每看醫師操作時,或許都會有點半信半疑,

究竟一隻一直發出「逼逼逼」聲音的機器,只有看到光照在我小孩的穴位上面

到底能不能發揮出功效?


其實不只家長會有疑慮,我們醫師當初在第一次學習雷射針灸應用時,

腦子裡也是快速閃過一個念頭,

雷射針灸就這樣打在皮膚上面,到底會不會發揮功效呢?

我想在這個講究「實證醫學」的時代,必須提供出一些實質證據才能站住腳



圖:在台灣越來越夯的雷射針灸,圖片引用自海金龍企業有限公司









所以今天介紹的是一篇刊登在國外的論文期刊,

是2016年刊登在"Lasers Med Sci"的論文,題目名稱是

"Laser acupuncture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spastic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雷射針灸作為治療痙攣性腦性麻痺小孩的替代療法)


這是一篇隨機對照試驗(英語: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文章,

研究共收案了40名痙攣性腦性麻痺患者,

並隨機分派成20名實驗組以及20名對照組,觀察共三個月

其中對照組治療接受現行的物理療法,實驗組則接受物理療法和雷射針灸 .

由於實驗是針對四肢痙攣性腦性麻痺,穴位是以四肢的大穴位為主,

包含膽經的「陽陵泉」穴、大腸經的「合谷」穴和「肘髎」穴以及肝經的「太衝」穴,

每個穴位一次打1.5焦耳的能量,

在治療的三個月前後各評估一次肌肉張力(muscle tone), 關節活動角度(the range of motion (ROM)), 和粗動作功能評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s (GMFMs))


研究顯示, 對於手腕屈曲和踝關節蹠屈的張力降低,雷射針灸組和一般治療組相比是有明顯改善的但關節活動角度在兩組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GMFMs量表的goal total score雷射針灸組和一般治療組相比也是有明顯改善

結論來說,除了一般的物理治療之外,搭配雷射針灸治療從本篇研究來看是有降低關節僵直和降低肌肉張力的部分效果的,或許對於腦麻的患者活動度改善有所幫助。


其實本篇研究的結論和臨床對照是蠻吻合的,

治療腦麻的肌肉高張力以及關節緊繃,通常改善較為顯著的就是手腕和腳踝的部分,

臨床上多半會選用頭皮運動區的穴位,搭配四肢關節的重要穴位,

舉凡是本文選用的合谷、陽陵泉,筆者自己則偏好使用曲池和外關,

若是雷射針灸一般單一穴位是1.5-2J;而傳統針灸則需要搭配適當手法治療(瀉法為多),


但是絕對要記得不能單純的「只接受針灸治療」,

還是要配合本來的復健一起治療,才能達到1+1>2的功效!


關鍵字:

腦性麻痺 雷射針灸 肌肉張力 針灸


以上文章為王宏銘醫師所述,謝謝您的閱讀!

24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其它文章

bottom of page